抑郁是種適應行為
要了解憂郁癥,必須先了解心情(emotion)因為憂郁癥是病態的悲傷,也是一種心情的失調。人類的基本心情,包括快樂、恐懼、焦慮、憤怒、哀傷、厭惡及驚訝。這些心情具有快速開展、持續短暫,以及能被自發的特殊訊息所引發的特征。這些特征使得心情(emotion)與情緒(mood)有所不同。情緒,是一種主觀,而且能持續比較長時間的滿足感或者低潮感。因為情緒是不會被特殊的訊息所引起,所以不被認為是一種基本的心情。正常人因為哀慟而維持一段比較長時間的悲傷,可以是一種情緒,但不一定是疾病。但是憂郁癥患者的憂郁是病態的情緒,不容易被安慰或緩解,在醫學的分類上歸為情緒疾患(mood disorder)。
最近演化心理生理學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嘗試了解人類的心情和行為。主要的觀點在所有的基本心情,如性吸引、害怕與厭惡,都被認為是適應行為的一種。如果將腦視為處理行為資料的一部機器,那么心情的幕現,可以被視為大腦為了幫助個體存活的適應過程中的一種反應。例如,恐懼的心情會使個體將目標設定在避免眼前逼近的傷害,而厭惡則會促使個體為了躲避危險所產生的預備動作。那么,躲的適應功能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追求快樂以后,會變得更強壯、更健康,并且感到舒服與安拿,這是對個體有益的,也值得個體去努力追求的。
科學的證據顯示在工業化自的世界中,有80%的人感到滿足,但大約只有30%的人實際上感到“快樂”。但是,快樂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不只妒會侵蝕它,還有許多狀態也會影響它。就一般來說,負面的情緒會比正面的情緒強得多,例如恐懼與悲傷。這表示“失落”會比“獲得”帶來比較大的沖擊,而失落勢必引發憂郁的情緒。其實,從物種的競爭過程中,如果物種對外界環境的反應敏銳,則比較不容易被淘汰。這也正同俗話常講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不僅是人生處世的格言,也正是在物種競爭過程中,最重要的準則之一。
憂郁是一種世界性心情,它的經常性的表現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面部表情:眉頭緊蹙、兩眼微縮,有時候下巴會向前推并且顫抖。悲傷經常伴隨著哭泣或流淚,基本上,是在懇求他人幫助的退縮行為。 從進化的觀點看來,憂郁的功能是什么呢?憂郁通常被認為是消極的心情,但這****不在暗示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無足輕重的角色。其實,憂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在維系兩個個體間緊密的聯系。
這一點對所有的生物體都很重要,因為子代(兒童)對母代(母親)或照顧者的需要,可以確保子代的存活率。因為依附在母體可以免于早天,并且同時獲得充分的養分及學到足夠的謀生技能,研究也顯示依附時間的長短和所謂的演化的高低階是相關的。而子代存活率的提升,也可以確保母體的基因得以繁衍。因此,情感的依戀也促進了生產者和被生產者之間的存活和所推衍的生命意涵。也因為情感發生了作用,所以,當孩子失去或離開母親,必定會引起孩子的痛苦,而導致去尋找母親。
一個世界如果沒有憂郁,那么會是什么鼓勵我們和孩子或父母之間的依戀?如果分離時不會產生憂郁,那么是什么阻止一個個體和另一個人的關系決裂?分離,無論在身體或心理上,都是人類憂傷的基本原因,也是壓力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要件之一。許多研究已經證實,早期失親與高精神罹病率的關系極為密切。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憂郁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粘著劑,別賦上也曾經說過:“黯然而消魂唯別而已矣。”這不也證明了這一個論點嗎?
表面上,憂郁會導致個體無法達成目標或過正常的生活。但從適應的角度來看,憂郁可以視為驅使個體更新,以及加強個人與人際關聯的一股力量,就如同饑餓會促使人們進食。從進化的過程來說,憂郁的重要不在于憂郁的本身,而在于情緒變化過程中憂郁的成分。因為有情緒的波動,使得個體更能體驗入際關系的重要和離合的意憨,這正好是群體動物中,非常重要的生存技巧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