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美國的挑戰者,是美國的全球戰略對手,這是美國給中國的明確定位。雖然,中國并不把自己定位為挑戰美國的角色,也不會去刻意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但客觀上中國卻是正在終結美國霸權最有力的推動者。
由于當今世界經濟融合得已經非常緊密,中美彼此的戰略分歧雖然很大,但共同利益一樣很大,再加上大國之間恐怖的核平衡,中美之間既有博弈也有合作,過去一二十年這種格局越發凸顯,未來也必將如此。中美之間爆發直接對抗的幾率并不高,更多的將是體現在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幾個方面的競爭。
經濟競爭方面,從戰略視角看中國正在對美國實現彎道超車。這種彎道超車不是體現在中國在未來10年內將會實現對美國GDP的超越方面,而是在戰略層面。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戰略簡直天上地下,前者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同協作發展共同致富繁榮,后者是撕毀簽好的協議耍流氓玩“美國優先”吃拿卡要。這種戰略性質的區別,在數年之后將逐漸體現出優劣來,一旦長期的優劣勢積累下來,莫說特朗普兩個任期的時間,就是一個任期的時間對美國國家信譽方面的打擊都不是10年能補回來。何況,一向自我的美國人又怎么可能放下姿態補這種漏洞呢?
科技層面,中國無疑還與美國整體有很大差距,但中國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在增加,中國巨大的市場會推進科技進步,中國的科研能力在快速提升,中美之間的差距在很多領域都在快速縮小,局部中國正在追上甚至趕超,這意味著再有20年中國將會在大部分領域與美國不相伯仲。
在占豪看來,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政治和軍事層面,而政治層面更多還是基于軍事層面。因此,中美軍事領域的競爭是競爭的核心。由于中美兩國直接爆發大規模戰爭概率很低,那么這種競爭更多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軍隊的規模和綜合戰力,二是軍事科技的發展水平。這兩個方面,軍隊的規模和戰力某種程度上不是很容易準確衡量出來,最終往往在比較的時候還是裝備實力的疊加。在綜合國力不相上下的情況下,裝備數量的多寡只是時間問題,裝備的科技水平才是關鍵。所以說,中美之間的軍事競爭,估計有一半的著力點都在軍事科技水平方面。
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在軍備方面一直世界********,從沒有落后過。美蘇冷戰時期,雖然蘇聯一直和美國搞軍備競賽,但由于在綜合經濟實力上蘇聯與美國差距太大,蘇聯整體落后美國不說,最終蘇聯還在對抗中崩潰了。
蘇聯當時之所以與美國競爭一直處于下方,除了本身科技水平就有差距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蘇聯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和市場經濟,不能把更多的人和資源通過市場需求給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機器。而美國則不同,他不斷地通過市場的力量來聚集資源并推動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并最終在與蘇聯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在占豪(微信公眾好:占豪)看來,蘇聯其實已經做得不錯,其集約式的發展模式使其可以盡****努力做到節約資源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抗,并最終保持近半個世紀不敗。但是,這種競爭是長期的競爭,所以最終蘇聯在不能將中國納入自己體系的情況下競爭落敗是必然的。
然而,現在的中國與當年的蘇聯是有本質不同的。
一方面,中國在經濟上已經與西方融合在一起,大家彼此不能隨便進入對抗狀態,因為那樣必然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西方內部的利益也發生了大的戰略分歧,這都決定了雖然美國想搞東西方冷戰,但都不可能搞成。利益融合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環境就不可能像冷戰那樣,中國就不會有蘇聯那樣的環境壓力。
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國是將蘇聯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勢和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優勢都融為一體的經濟體。在計劃方面,中國從國家層面有大的“五年計劃”,有戰略規劃,有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等等各種計劃;在市場方面,中國的市場放得越來越開,甚至某些方面開放程度已經超越了西方市場經濟。這兩種模式的融合,意味著中國在發展上更具方向性、規劃性和節奏性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了世界市場和中國14億人的內需市場,內外兩個市場給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可持續循環動力非常之大。
所以,從宏觀方面說,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制度層面已經遠遠優于西方。面對后危機時代,西方毫無辦法,只能用資本在內部空轉的方式穩住經濟,然后再用危機輸出的方式來達到轉嫁危機的目的�,F實情況是,經濟雖然暫時穩住了,但后危機時代的發展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危機轉嫁得也不****。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中國立足于自身的市場需求,立足于自身的工業能力,再盡量融合更廣泛的資本,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一下子給世界指出了發展方向。這種將自身、世界經濟資源放在一個棋盤上去看,并且提出了具體的戰略規劃布局和落實策略,一旦最終完全實現,其價值豈是十個二十個諾貝爾經濟學獎能比的?經濟學獎的那些專家玩的是策略或局部,是小修小補,而“一帶一路”倡議玩得是戰略是全局。
就內部而言,西方國家現在已經無法解決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之間的沖突問題,所以很多國家決策并不能準確代表整個國家的根本利益,或者說資本利益與普通百姓的利益訴求已經發生了路線分歧,這是由西方長期的自由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國家手里掌握的資源太少。中國則不同,一方面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資源調動權,另一方面私有資本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大,但由于戰略資源和國家權力掌握在****這一專業政治家群體手里,所以中國最終在十八大提出了混合所有制和深化體制改革的思路。所謂混合所有制,本質上就是將國家全民的利益與資本(包括國有資本、私有資本、世界范圍內的各種資本等,來者不拒)的利益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將這些利益以體系的方式固定在中國這個國家平臺上。
基于上述,我們可以說,無論是世界范圍內的國家戰略,還是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政治經濟體制,中國都已遠遠優于西方,而且這種優勢是獨有且無法復制的,西方的政治經濟體制基因決定了無法復制中國模式。而這種體制,又是軍事科技發展體制的基礎,在這種體制上已經落后的情況下,雖然美國在軍事科技領域依然****中國很多,但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小,并且會在一二十年逐漸消失。
就軍事裝備發展方面,陸軍、火箭軍占豪認為就不必比較了,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這兩個方面并不比中國****很多,另一方面是因為中美在世界范圍內體現政治影響力差距的主要還是海、空軍。所以,我們就拿最近中美軍艦和戰機的發展來做個比較。
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是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策略,即一種裝備研制出來后先小批量裝備,裝備的同時趕緊研制升級版,并盡快研發下一代。如此模式,使得中國可以用很少的軍費投入,更快地研制出****的裝備,中國用這種方法正在軍事科技領域追上****國家。
海軍方面,以中國剛剛下水的055大型驅逐艦為例,我們用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已經發展出了技術層次上明顯高于美國現役最****驅逐艦的水面艦艇。美國之所以在這方面正被中國趕超,根本原因在于兩點:
一、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戰略誤判。蘇聯的解體讓美國認為未來50年美國在海上不會遇到挑戰,所以發展了“朱姆沃爾特級”的瀕海戰斗艦,結果現在這艘艦不但造價高,更是戰略上跑偏、不符合未來作戰要求的戰艦,最終迫使美國放棄了發展該艦。而美國現在用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則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底子,隨著時間推移和055將逐漸拉開差距。
二、美國的軍事裝備發展模式。美國不是和中國這樣的發展策略,而是在選型確認一種裝備后,通過大量裝備讓軍火商獲得巨大的利潤,然后再用這些利潤發展更****的武器。這種模式在過去很奏效,因為過去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蘇聯�,F在,這種模式顯然已經落后,由于中國沒有全球霸權的軍事壓力,所以小步快跑讓中國用更少的投入獲得了更快的軍備科技進步產出�,F在,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和軍事裝備需求增大,這種投入產出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在這方面中國由于是國有資源的循環,這使得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在面對自己時不以盈利為目的,盈利的錢同樣屬于國家的另一個口袋,這使得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這方面,可以看看我們過去幾年研發軍艦、戰機的速度和效率就知道了。如果我們未來在制造領域再能趕上美國,中國在軍事裝備發展領域將會比美國有效率得多。
在水面艦艇方面,美國現在比中國更具優勢的就是航母。占豪相信,再有10年中國的10萬噸航母一定也會面世,到那時中國在這方面也將不再弱于美國。
空軍方面,以J20為例,中國從2011年1月11日首飛到裝備部隊,實際上只花了6年時間,這比美國發展F22和F35時速度快得多。既然J20裝備了,那么根據中國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模式,我們的五代機(也有稱六代機)應該也在研制之中了。這種進程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和美國在研制戰機進程上已能保持基本一致節奏了,換句話說我們在戰機發展進度上已經不輸于美國了。我們現在與美國的差距,主要是局部技術(譬如發動機)和四代機的裝備數量上。譬如,美國的F22和F35的數量比中國J20裝備數量多得多。
但是,我們再看美國戰機的發展計劃和速度上,戰略節奏上已經明顯慢了。據美國國防部最近的一份采購報告顯示,F—35戰機項目可能還要再漲價275億美元。美國媒體評論,這一曠日持久、預算嚴重超標的武器項目是五角大樓歷史上最“燒錢”的項目,戰機的采購總耗資可能高達4065億美元,比先前預計多出275億美元。美國國防部F—35戰機項目負責人馬特·溫特解釋說,漲價主要是由于F—35戰機生產計劃有所調整。美國空軍把每年采購這款戰機的數量上限從80架下調至60架,這就意味著整體采購期將延后6年,即從2038年延長至2044年。報告預測,今后50年間,F—35戰機項目的培訓和保養費用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加上4065億美元的采購費用,這一項目總耗資有望超過1.4萬億美元。
我們知道,F35戰機是一款單發的隱身戰機,雖然美國發動機技術****,但畢竟還是單發,所以其性能與F22還是有較大差距的。中國的J20是和F22一個級別的戰機,未來發動機技術趕上之后,性能肯定會超過F35。然而,我們從上述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中可以看到,美國采購F35戰機的計劃是差不多2000架。在戰機已經無法取得****的情況下,依然有如此大規模的采購計劃是為什么?就是本身軍事利益集團的利益決定的,他們需要賺錢,他們很難為了國家利益去加快自己的研發步伐。甚至,美國現在還考慮是否重啟F22生產線,重啟F22生產線的結果是可能每架戰機的成本到4億美元以上,這種成本恐怕要比中國的J20高三倍以上。如果不重啟,這么大批量的裝備,美國很可能在未來軍事裝備研發速度上低于中國。相比美國,中國必然是延續自己的傳統研發體制優勢,在快速追趕美國的同時爭取在更短的時間里實現局部****。
占豪認為,可能用不了太久,美國在戰機領域就可能上演055驅逐艦的尷尬,在繼續生產F35還是重啟F22生產線方面糾結和徘徊。
很多人對中國的體制不夠自信,那是因為缺乏對美國為首西方體制的了解和對自己體制優勢的認識,對比之后你會發現,中國在體制方面已經取得了對西方的****,這種****在未來一二十年將快速向各個領域覆蓋和蔓延,包括軍事裝備研發領域。
與美國相比,我們雖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在機制體制上已經取得了優勢,假以時日必見大成效。按照現在的模式繼續推進,用不了20年,美國以軍事科技必須****他國一代以上才能維系的全球霸權,必將分崩離析。對此,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