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與中國此消彼長
中國人今天誤讀世界和鴉片戰爭時誤讀西方有何根本不同?為什么中國人睜眼看世界已200年,改革開放也快30年,中國人仍在誤讀世界?
過去,中國處于“天下的中心”,如今,崛起中的中國逐漸進入世界的核心。外在的世界景象,是不斷進入中國人內心世界的過程。因而所謂客觀的世界從來不存在,其實是心化的世界。概言之,中國人為何誤讀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崛起而世界的相對沒落———我們在大談“中國崛起”時,哪里還想到世界其他國家沒有和中國一道崛起,因而本身看世界有了固定焦距,對象和背景的交錯移動,便導致好端端的眼睛也變成散光的了。
看來,今日中國人對世界的誤讀的確不同以往。
有意的誤讀最可怕
可怕的不是誤讀,而是有意的誤讀。說到有意的誤讀,根據心理距離遠近又可分為三類:仰視的、俯視的、平視的。
仰視的對象,首推美國。我們的美國觀往往是被神話的美國,即按照自己的文化心理理解美國,并于其中求得自身的身份和認同。中國還特別受歷史情結與受害者心態影響,致使國人常常按照自身偏好和輿論需要闡釋美國的外交行為。例如,許多人常常將美國總統與國會的不一致行為視為“唱雙簧”———似乎美國被超級力量所控制,在導演一幕幕話劇,致使美國的所作所為,人人都可以說三道四,概念化、標識化理解美國。
俯視的對象,典型的就是“小日本”了。當然,中國人的日本觀也是羨慕和鄙視的復合體。
平視的對象,典型的是韓國。中國人對韓國往往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去過后又常常抱怨韓國人怎么喝涼水呀?怎么那么喜歡喝咖啡呀?在一些人的腦海里,確實難以摒棄“中國中心論”思想。因此,這種平視也常常與俯視交織在一起。
誤讀世界還是誤讀自己?
如此說來,中國人應該如何看待世界呢?首先是正確看自己;其次,看世界時要忘卻中國;再次,看世界的過程也是世界在看我們的過程。
近代中國人自從睜眼看世界以來,就一直對美國充滿了向往與期待。然而希望之極,常常導致失望之極,兩者的交替演繹了國人美國觀的鐘擺效應。因此,要真正了解對方,就要進入人家的語境,否則就會不自覺地類比,很容易以己度人。
中國的地位在發展過程中,世界同時也在發生深刻且復雜的變化。因此,中國人誤讀世界一方面是世界沒有定型,另一方面是中國沒有定型造成的。
期待中國人正讀世界,也不能拔苗助長。生活在社會轉型和快速發展的中國,急欲了解世界的心態往往導致對媒體的迷信,為國外報道所誤導。因此,認識快速發展中的世界,適度的審慎是必要的。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 王義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