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通商使臣碰壁,中國錯過****次工業革命
1792年,英國人馬戛爾尼率領一支船隊開始了一次特殊的中國之行。18世世初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它還率****行了工業革命。18世紀中后期,為擴大海外市場,英國開始尋求與中國建立大規模貿易關系。
當時的中國,正值康乾盛世的末期。早在1757年,由于對洋人的戒懼,大清王朝開始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于是,英國便派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試圖說服中國改變政策。
在接到英使來華的消息后,乾隆皇帝起初還是很客氣的。不過由于外交觀念的巨大差異,雙方在覲見禮儀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一方堅持要行中國的“三跪九叩”之禮,另一方卻堅持英國的禮節,結果雙方因此而鬧得不歡而散。而當馬戛爾尼提出通商的要求時,乾隆皇帝更是斷然拒絕。他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需要與外國通商”,且“天朝尺土,俱歸版籍”,想租地經商更不可能。由于乾隆對參與世界貿易毫無興趣,從而與最早的一次現代化機遇擦肩而過。
洋務運動失敗,中國再次錯失追趕世界的機會
19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影響下,歐美等國先后啟動或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在這一浪潮的沖擊下,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看到了追趕世界的機遇,近代中國****次實質意義上的現代化努力—————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遺憾的是,這次大規模的現代化努力最終卻毀于清朝統治者的頑固和腐敗。1881年,當唐胥鐵路修成后,慈禧因為怕火車轟鳴會震動鐵路沿線的皇陵,竟不允許使用機車牽引,而下令用騾馬拖拉列車!至于當時中國的大部分知識分子,思想同樣非常保守。更可悲的是,即便是洋務派們,其所固有的局限性也注定這次現代化努力不會成功。
辛亥革命半途而廢,現代化藍圖成為空想
20世紀初,西方完成了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浪潮,而中國也爆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國家。民國建立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控制出現松動,從而為中國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又一次追趕世界的機遇出現了。
作為一位先知先覺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對世界****潮流深有感悟。在辭去大總統的職位后,他埋首制訂實業計劃,希望將中國帶入現代化發展軌道上。經過多方考察后,他終于寫成了《實業計劃》一書,為當時的中國勾畫了一幅美好的現代化藍圖。
然而結果卻是,雖然辛亥革命表面上建立起了現代化所需要的政治制度,但由于軍閥混戰導致的社會動蕩,又一次注定近代中國與現代化機遇沒有緣分。
日本侵華戰爭,摧毀近代中國最后一次現代化努力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使中國又獲得了一次短暫的發展機遇。1927年~1936年,中國的工業增長率達8%以上,社會經濟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一些學者認為,當時的中國正逐步走向現代化,如果沒有1937年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的工業化步伐必將大大加快,并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就進入“起飛”階段。
就在這關鍵時刻,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使得中國的現代化努力前功盡棄,建設成果幾乎喪失殆盡,直接損失至少在6000億美元以上,致使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至少延誤了20年時間。 本報綜合新華社、環球時報等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