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常聽奶奶說:“施恩于人不要記,,受人于恩不要忘�!蹦菚r年少,不甚懂事,對這句話也沒太在意,長大了才真正懂得了它的含義。
多年來,我在生活中見到的卻往往與奶奶說的相反。不少人,對別人有點滴好處,一輩子念念不忘;而別人對他的好處,一轉(zhuǎn)身就忘得一干二凈。
明人洪應明說:“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兩個“不可”和兩個“不可不”,至情至理,這大概就是我國傳統(tǒng)道德講的“君子之心”吧。
為什么有功于人‘不可念”?那是怕居功自傲,甚至因功生過,善始而惡終。為什么過則“不可不念”?舊惡不忘,就能成為日后之師,從而贖舊過而不犯新過。為什么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感恩是一種美德,忘恩是一種不義,忘恩負義與狼心狗肺不二,一輩子都將受到良心譴責。為什么怨則“不可不忘”?忘記”比“寬容”更為大度,如果人人都死記著別人之怨,就會冤冤相報,人世間可能永無寧日。
感恩應該屬于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心態(tài)。感恩與生活滿足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中國有句老話:知足者常樂。心理學研究表明,把自己感激的事說出來、寫出來能夠擴大一個成年人的快樂———感激自己健康地活著,感激四季變化的鮮靈,感激過去他人的贈與,心中都會充滿幸福,并從心靈深處由衷地噴涌出要為自己、為生活、為他人做些什么的巨大動力。
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追求幸福感的時代。我記得一位時尚界專家說過,眼下最受人們關(guān)注的時尚已不是獲得眼球的快感,而是擁有精神與心靈的愉悅。積極心理學就是研究“如何獲得幸�!钡目茖W。它把心理學從關(guān)注人類疾病和弱點轉(zhuǎn)向關(guān)注人的****品質(zhì)和美好心靈,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和倡導的。它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研究:一、人的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和對生活的忠誠;二、積極的心理特征———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創(chuàng)造的勇氣、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等;三、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職業(yè)道德、社會責任感等。上面這位愛心女士的感恩行動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個層面的特征。當我們在關(guān)注財富積累的時候,萬不可忽視幸福感的增加,在人類社會中,資源是有限的,機遇也不會均等,因而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財富的,但是幸福的感受和快樂的心情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我們相信感恩的心會感染也會傳遞.,人必須感恩,必須懂得回報和響應,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真正地快樂起來,充實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國家的人,每個人從社會得到一分收獲,付出必須大大多于一分的回報,因為我們從小受到得是義務教育,我們國家機器要運行社會要穩(wěn)定發(fā)展,我們個人要有社會衛(wèi)生等方面的福利保障,等等。這就是社會,這就是我們?nèi)祟惿鐣沤袢绱酥型馊绱恕T工與企業(yè),企業(yè)與社會同出此理。我們的價值觀境界是:付出大于回報,無我即有我。
“感恩”是一個“大含義”的詞。對于個人之恩,忘了也就忘了不必過于計較,奶奶不是說“施恩于人不要記”嗎!但是對于父母之恩,祖國之恩,人民之恩,卻應該刻骨不忘。所謂感恩,就是要對給我們生命的父母,給我們衣食住行的工人農(nóng)民,給我們現(xiàn)代化生活的科學家,心存感激,并以自己微薄之力回報他們和社會。
有人原本也心存感激,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牢騷和怨氣就替代了感激。豈不知,許多“不如意”恰恰反映著所受到的恩惠。假如你因為辦房照手續(xù)復雜,平添了許多煩惱,就應想到,你已經(jīng)告別了租房一族,有了屬于自己的房產(chǎn)。假如你覺得每月電費節(jié)節(jié)攀升,別忘了那是因為電扇換了空調(diào),地窖換了冰箱,搓衣板換了洗衣機。假如你因為塞車誤了事,心情不痛快,要記著你從前步行或騎自行車的處境有多難。
總之,凡事都有兩個方面,有一利就可能有一弊,有得必有失。如果誰因為弊忘了利,或是因為失忘了得,就可能泯滅了心存的“感激”,更談不上感恩了。
記住吧,感恩的人,一生快樂!簡而言之,獲得快樂和幸福的法寶是:寬容的心、樂觀忠誠和感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