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各市級黨委換屆工作已相繼完成。新上任的市委書記們在思考著些什么,下一步又打算做些什么,這是頗受廣大讀者關心的話題。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這些新上任的市委書記們將如何秉承“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宗旨,引領各市人民搶抓機遇、奮力崛起呢?本報特別組成了報道小組分赴各市,與市委書記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
孫金龍簡介
湖北鐘祥人,博士研究生學歷。1962年1月出生,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4月入黨。歷任遼寧省地礦局坑探工程大隊技術負責人、副大隊長、大隊長兼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中國地質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赴巴基斯坦CRBC項目部經理,中國地質工程公司總經理兼臨時黨委書記,團****青工部部長、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團****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合肥市委書記。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屆全國人大常委。2006年9月16日,在****合肥市第九屆委員會****次全體會議上,被選舉為市委書記。
孫金龍印象
有時,他是鐵漢,他鐵面無私、雷厲風行;有時,他很柔情,他關注民生、時常微服私訪;他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領導干部,他擅長英語,喜歡在網上沖浪,發言時,他常常習慣脫稿直抒胸臆;他勇于接受挑戰,并善于在挑戰中尋找樂趣。他說:“做事情一定要有激情,一定要為群眾謀利益。”
他,就是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
省會不應該是“村鎮”,也不應該是中小城市,而應該是“大城市”。所以,我們必須要樹立“大城市”的概念。
本報記者:孫書記,你好,大多數合肥市民是從“大拆違”中認識了你,也正是通過這場聲勢浩大的“大拆違”,讓他們對合肥未來的發展增添了信心。其實,“大拆違”不僅僅是拆除了一批嚴重影響城市發展和城市形象的違法建設,而且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干部隊伍思想觀念的轉變。請問孫書記對合肥市城市建設有哪些自己的看法?
孫金龍:合肥是一座相對比較年輕的省會城市,在當前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情況下,我們對“城市”的理解也要不斷更新。省會不應該是“村鎮”,也不應該是中小城市,而應該是“大城市”。所以,我們必須要樹立“大城市”的概念。家住農村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從自己住家到門口的小賣部,相隔還不到10米遠,買瓶醬油,只需要在窗口喊兩聲就可以了。那么什么叫“城市”呢?人們要到馬路對面去買個東西,那就必須從人行天橋上走。城市盡管在某些方面給人們帶來了不便,但卻在更多方面為人們提供了便利。因此,把省會合肥建設好,既是我們加快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應該說,經過多年建設,合肥正在變大、變強、變美。但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中也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違法建設屢禁難止,廣大干部群眾反映較為集中。這是城市建設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城市發展要經歷的“陣痛”,也是我們無法回避、必須積極面對的現實問題。從去年7月開始,我們在全市開展集中查處違法建設行動。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直部門積極配合,市里幾大班子團結一致,全市人民同心協力,特別是機關單位和黨員干部帶頭、一線工作人員“依法拆違、有情操作”、對困難群眾的保障措施有力,“大拆違”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反響。如今回過頭來看,拆違收到了“一拆”而“多贏”的效果。通過拆除違法建設,同步推進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了合肥的投資環境,使群眾的安居條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拆除“建筑之違”,還觸動了人們的“心靈之違”,沖擊了固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使全市人民對現代理念有了更深的體悟,激發了加快合肥發展的熱情。在拆違的基礎上,我們啟動了近40條道路建設,包括貫通城市中環線、構建城市快速通道、拓寬城市出入口、優化城市路網結構等,從一定意義上說,“大拆違”是合肥建設現代化城市的真正發端。在拆違中,我們大力發揚黨走群眾路線、重視宣傳思想工作等優良傳統,積極融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注重和諧等執政新理念,在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上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這些對合肥未來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今年,我們又在全市開始整治“四亂”。有人說,在“四亂”行為中,有些是人們長期形成的習慣,要想解決好是不容易的。應當看到,習慣也有好壞之分,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勇于破舊立新。這樣,社會才能不斷進步。所以,對老祖宗留下來的好習慣,我們要傳承光大,但對一些陋習、蒙昧的東西,我們要堅決摒棄。比如說,不允許市民在市區撒紙錢、丟冥幣,不是我們無視親屬的感情,而是倡導用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更好地維護絕大多數市民的利益。從整治“四亂”的實踐來看,人民群眾是擁護的、支持的。這就說明,合肥人民人心是向上的,人心是向文明的,這也是我們加快合肥發展與建設的動力所在。
一座城市建設得好不好,不能由自己說了算,關鍵要看社會的評價、群眾的認可。比如說,我們開展“拆違”,就是要還路于民、還綠于民。拆違后,合肥新增綠化面積達到7000畝,有些起初對“拆違”不理解的群眾,如今都說好。這就告訴我們,做好各項工作,都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為黨的干部,我們必須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要有感情。我們經常要求我們的干部要有責任心,要敢于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公信力,才能凝聚民心民力,共同推進合肥崛起大業。當然,在加快合肥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對此,我們不能回避,也不應該回避。形象地說,就是要“防止太強硬,但也要防止心太軟�!蔽艺J為,如果做一件事情,十個人中,有八個人說“好”,有兩個人說“不好”,我們難道就因為有這兩個人說“不好”,就不做這件事了?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只要對群眾有好處的事情,我們就必須認認真真地干下去。當前,合肥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具備了奮力崛起的有利條件。合肥人民一定要拿出聞雞起舞、枕戈待旦的精神,牢牢抓住當前的機遇,千方百計把合肥發展得更快一些、建設得更美一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好一些。這是我們必須肩負的歷史責任。合肥具有這么好的基礎和條件,發展得快不快、建設得好不好,責任不在460萬合肥人民,應該在我們的干部�?梢哉f,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對子孫后代負責,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負責。
走好、走活合肥市“舊城改造”這盤棋,就是要讓廣大合肥市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享受到城市發展的好處。
本報記者:請問您對合肥市的舊城改造有哪些新思路?
孫金龍:推進合肥市的舊城改造,是打造“現代化濱湖城市”的重要內容,是合肥人民多年的期盼和美好的愿望。沒有老城區面貌的改觀,“現代化濱湖城市”就是不完整的,合肥的發展就是不和諧的。近年來,我們在城市建設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十分重視老城區的改造和升級,投入了大量資金,整治百條小街巷,改造舊小區,興建經濟適用房,加大廉租房保障力度,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下一步,我們還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力爭在五年內完成280萬平方米、惠及20****的危舊房改造任務。我們考慮,合肥的舊城改造要遵循“成片開發”的原則,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相比較而言,建設一座同樣面積的新城投入要少得多,我們本可以避難就易建設新城,因為舊城改造不僅涉及到政治的、經濟的因素,更多的是涉及到觀念的問題,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任務十分艱巨。但是,我們必須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走好、走活“舊城改造”這盤棋,讓廣大合肥市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享受到城市發展的好處�?陀^地講,舊城改造牽涉到多種利益的博弈。如果大家都理解支持,舊城改造就會順利進行。假如有人不理解,讓他家或者讓他這個單位遷走,他硬是不搬遷,工作難度就會大些,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和諧,深入細致地做好工作。應該說,舊城改造是大勢所趨,盡管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依然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認真真地去做,否則,合肥的城市建設就會延緩,就很難有更大的發展,最終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你自己家裝潢得再漂亮,你家里的小院子收拾得再好,但外邊的環境臟亂不堪,你住在那個漂亮的房子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本報記者:如今合肥的城市建設已經風生水起,一座大城市的框架已初現端倪,大家對此充滿了期待。請問孫書記是如何詮釋打造合肥“現代化濱湖城市”這一城市定位的?
孫金龍: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于合肥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中部省會城市來說,我們把城市建設得好一些、美一些,就能進一步提升合肥的對外形象,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加快城市建設,還能拉動經濟增長,進一步壯大合肥的經濟實力,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高。對于我們每一位生活在合肥的人來說,城市建設搞好了,就能有效地改善環境質量,就能使大家有一個好的安居環境、有一個好的心情。誰最關心城市建設?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如果一個地方建設比較慢,甚至幾十年變化也不大,人民群眾是不會同意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把合肥建設好,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合肥是座老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要把合肥建設成為“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市第九次黨代會上,我們提出,要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落實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順應時代的召喚和人民的意愿,以實際行動邁開建設現代化濱湖城市的堅實步伐。有人疑慮,打造“濱湖城市”,是不是就是建設“濱湖新區”?這是一種不準確的理解。打造“濱湖城市”,是合肥一個整體的、大的發展戰略,“濱湖新區”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他區域的建設也同等重要。我們建設“濱湖城市”,就是要立足全省、著眼中部、面向“長三角”,區域互動,整體推進。各項城市建設工作,都要從這樣的戰略布局出發。
未來幾年,我們要以“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為統領,以老城區改造升級為主線,以“濱湖新區”建設為關鍵,以“四大組團”全面拓展為動力,逐步將合肥建設成一座能夠輻射全省、崛起中部、承東啟西、促進我國東西部互動協調發展的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把合肥建設好,是所有在合肥生活的人們的共同責任。在合肥市,不僅有合肥的單位,也有省直單位和部分****單位,合肥的建設需要大家的智慧和支持。比如說現在修路吧,省電力公司就非常支持,現在我們修路時把電線全都埋在了地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天馬行空”,這就是省電力公司所做的貢獻,他們為此付出了更高的成本。我和他們單位的領導開玩笑,我說合肥的建設實際上你們也是受益者,你們盡管是直屬于國家電力公司,但你們當中的許多人,可能都要生于合肥、老于合肥,合肥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我們現在經常宣傳這樣的觀念,希望合肥的建設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打個通俗的比喻,你自己家裝潢得再漂亮,你家里的小院子收拾得再好,但外邊的環境臟亂不堪,你住在那個漂亮的房子里,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我們都不能有“小庭院”的意識,要樹立合肥“大家園”的意識。
科技創新,將會給合肥帶來更多的效益,這對合肥的長遠發展益處更大,并最終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本報記者:合肥素有“科教城”的美譽,今后合肥市將會采取哪些重要措施,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以對合肥經濟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呢?
孫金龍:今年,我們進一步深化了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投入的科技創新資金達到了1億元,明年還要繼續加大投入。合肥是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我們不僅要把它當作一項榮譽,更要把它當作一份責任。
如何走出一條科技創新的新路,這是我們始終在思考的問題。結合合肥實際來說,就是要讓科技成果產業化。國家層面、省層面和市層面在整個科技創新體系中是分層次的,我們現在的評審有些是重事前評價、輕績效評估。有人說,投入科技創新的這1億元,如果用來幫助解決老百姓眼前的實際問題,或許真能起到不少的作用。但我們認為,之所以要投入這1億元資金,就是希望通過科技創新,給合肥帶來2個億、3個億甚至更多的效益,這對合肥的長遠發展益處更大,最終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我們在想問題、定政策、辦事情時,要注意“問需于民”、“問情于民”、“問計于民”,尤其是對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本報記者:在多個公開場合,你都反復強調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加快合肥發展,如何堅持以人為本,****限度地凝聚民心民力呢?
孫金龍: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我們在想問題、定政策、辦事情時,要注意“問需于民”、“問情于民”、“問計于民”,尤其是對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更要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注重用民生的、引導的辦法去溝通思想、統一意志。
在“大拆違”中,我們進行了幾個月摸底調查,召開了下崗職工、出租車司機、市場經營戶等座談會,并從就業、低保、救助等多層面解決好困難群眾的保障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已拆的1200多萬平方米的違法建設中,群眾“自拆”、“助拆”的占到了99%以上。在城市建設中,我們對拆遷安置實行“三榜公示”,對建設工程實行有效****價中標制度,為群眾創造一個“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的條件。這些舉措贏得了群眾的擁護,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實踐證明,只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我們的決策部署就能有效轉化為群眾的共同實踐,我們做事情、開展各項工作就會順利得多。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管得太細,其實合肥的城市建設,從規劃直到施工,一定程度上積習甚深,這個時候我們做工作就必須細,甚至還要事必躬親。
本報記者:據說你經常微服私訪,甚至會拿著皮尺上工地實地勘測。作為一名市委書記,你為什么會如此重視細節?
孫金龍:有些事情,你就必須到實際中去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舉個例子說吧,在“拆違”時,宿州路一帶發現有三戶房子,把消防通道給占了。我們去現場看了,要求全部拆掉。后來我們再到現場,發現只拆了一戶,還有兩戶留著。結果,我們一直盯著不放,這三戶后來全部拆了,拆完之后搞了綠地,群眾都認為很好。宿州路改造時,本來規劃道路寬9米,現在的道路寬16米,這也是我們到現場看了以后,本著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重新進行設計的。當然,道路改寬至16米,不是亂改的,而是在認認真真地進行調研后改的。再比如安慶西路改造,當時我們拿著皮尺從長豐路口一直量到省公安廳大門口。有人提出,在安慶西路通過環城路結點的地方建一個涵洞,而不是建橋,他們主要是擔心會破壞環城公園的景觀,這個顧慮應該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認為,涵洞長七八十米,行人、自行車都從涵洞里走,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現在我們在這里建座橋,群眾從這里走會方便許多。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管得太細,其實,合肥的城市建設,從規劃直到施工,一定程度上積習甚深,這個時候我們做工作就必須細,從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都必須認真細致,甚至還要事必躬親。有了好的開局,今后有些事情也許就不需要再管得這么細了。
我們不少干部缺少的恰恰就是精細的工作態度。管理城市必須要有精確、精細的精神,要有認真負責的作風。
本報記者:在合肥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過程中,在干部思想觀念的轉化中,最引起你注意的是哪一點?
孫金龍:談到干部的觀念問題,我們想說點具體的事情。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合肥的城市道路直的不多,有不少道路都是彎的。合肥不像山城重慶那樣山多,也不像天津那樣水系多。合肥許多道路是彎的,原因固然很復雜,但據了解,有一小部分道路就是因為有些住戶或單位不愿意搬走,結果道路的建設受此影響而變“彎”了。當然,建設城市道路并不是說非得建成筆直的,但根據一些專家的看法,筆直的道路能給人以方位感。合肥處于相對平坦的緩丘陵地區,不像重慶建道路只能順著山勢建。前段時間,市里修一條路時,道路斜了二三十米,我們說要“取直”,但施工單位說“也就是斜了二三十米”,你說,這“一斤二兩”和“一斤”能一樣嗎?顯然,這還是一個觀念問題。
我們一些干部有“將就”的心態,做什么事情,只要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我們不是常說要“為人民服務不摻假”嗎?做什么事情,99%都不行,一定要力爭做到100%。我們有一些干部做事情喜歡“湊合”,原因何在?因為他怕爭議、怕麻煩,不敢較真碰硬,斜一點就斜一點吧,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我們曾經跟一些干部說,違法建設就是違法了,你把樓建得再高再漂亮,也必須拆掉,這是對人民負責,對城市發展負責。當初市里決定炸掉一棟阻礙城市景觀的高樓時,有人給我們寫信,說是炸掉“太可惜了”。我們說現在炸了可能會付出幾百萬元的代價,但這總比過了若干年,再付出幾個億的代價要劃算。
據說,西方人做中餐時,他會老老實實地照著說明書做,甚至要把天平放在廚房里,對于用多少克鹽、多少克調料,他都要跟著說明書走,他就是這么精確。當然,我并不是說做事情要教條,但我們缺少的恰恰就是這份精細。管理城市必須要有精確、精細的精神,要有認真負責的作風。
“首席執行官”這個提法對我來說不太合適。因為我們都是黨的干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做人民的“孺子�!薄�
本報記者:有人稱你為合肥的“首席執行官”,上任以來你給這座城市帶來了許多的變化,對此,你有何心得與體會?
孫金龍:“首席執行官”這個提法,對我來說不太合適。因為,我們都是黨的干部,為人民服務是天職。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做人民的“孺子�!保冀K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政一地就要聚力一地、造福一地,干一行就要愛一行、興一行。從根本上講,把合肥發展得更快,建設得更美、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就是****的“經營城市”。
未來幾年,我們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加快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努力開創合肥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通過未來幾年的不懈努力,合肥市新農村建設要在全省****,經濟實力要大幅躍升,“濱湖城市”要初展英姿,科技創新要走在中西部前列,改革開放要取得新突破,構建和諧合肥要扎實推進,這是我們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是合肥跨越發展、富民強市的主要任務。
到2010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要突破2000億元,省會經濟首位度提高到20%以上,在全省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初步形成省會經濟圈;在中部省會城市中,經濟增速保持****,經濟總量爭****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
我堅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各兄弟市和省直部門的大力支持,有460萬合肥人民的團結奮斗,在不遠的將來,一個濱湖臨江、引領全省、崛起中部、融入“長三角”的新合肥一定會展現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