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內中小企業 注意力轉移到次主流市場
國內中小企業 注意力轉移到次主流市場 |
【作者/來自】網站管理員 【發表時間】2007/3/23 【點擊次數】1075 |
一提起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很多人的****反應就是國內企業底子薄,無法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在產品創新上去競爭,好像現在還不是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但結果大家看得很清楚,市場上充斥著毫無差異化的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殘酷,手段越來越扭曲。似乎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最近有些媒體把今年定為“中國創造”的元年,總歸是一件好事,只求這一次不要停留在口號層面,而是落實到行動。因此我們有必要冷靜地思考一下“中國創造”的內涵,以及如何才能使大量的企業加入到“中國創造”的行列里來。
中小企業更需要“創造”
本人認為“中國創造”這個概念從一開始就有一種明顯的誤區,那就是很多人以為這種轉變應當由有實力的大企業來推動。表面上看,大企業有資金,有人才,也有品牌影響力,所以做起來比較容易。其實不然,我認為這個概念對于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更為重要。
為什么呢?因為中小企業的產品如果與大企業/大品牌的產品基本上一樣,但又沒有大企業的品牌及規模優勢,在與大企業的競爭過程中就總是處于劣勢。由于無法靠“同質化”的產品生存,因此中小企業也就不應當參與“主流市場”的競爭,而應當把注意力轉移到“次主流市場”,靠優、特、專的差異化產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與特色,錯開與同業大企業的正面沖突。
要做到這一點,中小企業從一開始就必須拋棄通常的“跟隨、抄襲”戰略,在經營理念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把企業的工作重心從制造產品環節轉移到研發產品環節。換句話說,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里健康地生存下去,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靠產品創新,去贏得“部分消費者”的信賴。所以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核心話題,如何讓中小企業率先從“中國制造”轉變到“中國創造”。
要說明的是,我們千萬不要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簡單地理解成技術問題、研發問題,或資金問題、人才問題。比這更重要的,是一個企業管理理念問題、企業經營模式問題和企業文化建設問題。我們不妨從六個大的方面來探討一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到底意味著什么,這些理念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從“完整產品”出發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涉及到“完整產品”的概念問題,即:企業創造什么?在哪些方面、環節創造?如何揚長避短,發揮中小企業的優勢?
我們有必要把完整產品的概念再解釋一下:任何一個產品都是由三層構成的,就像三個同心圓,最里面是核心產品,第二層是外圍產品,第三層是外延產品。只有理解了完整產品的三個層次,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才有望解決。因為當今世界要想在核心產品上體現差異,已經越來越難了。
以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PC機為例,可以說絕大多數品牌的核心產品都是一樣的:CPU一樣,操作系統一樣,主要零部件也一樣,所以在核心產品上很難體現差異化。但是從市場銷售狀況來看,不同品牌的業績差別卻很大。那是為什么?因為完整產品不同,差異化主要是體現在完整產品上。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完整產品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這樣才能走出產品同質化的誤區。如果你根本沒有花時間、花精力去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只是跟在別人后面,市場上什么暢銷就做什么,那你憑什么賺錢?
市場經濟是公平的,誰按照游戲規則下功夫,就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和回報,所以面對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不要抱怨客戶,也不要抱怨競爭對手,還是在自身找原因吧。
明確細分客戶
第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涉及到企業為誰服務的問題。
在“中國制造”階段,企業往往不管產品賣給誰,只要賣出去就行,是粗放式的經營模式。而在“中國創造”階段,企業必須明確:產品為誰創造?有什么獨到的價值?消費者為什么需要創造性的產品?他們對目前市場上的“大路貨”有什么不滿?這是精細化管理的出發點。
|
【關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