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淮汽車與“JAC”速度
江淮汽車與“JAC”速度 |
【作者/來自】網站管理員 【發表時間】2007/4/3 【點擊次數】2848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穿過時間的歷史,彈指間,江淮汽車(JAC)的發展已經經歷了整整40個春秋。 今天,無論走進瑞風、輕卡或重卡、客車生產線,人們會深刻地體驗到JAC豐富的產品文化,會深刻地認知JAC的好產品是這樣造出來的,會深刻地了解,JAC實現連續14年50%高增長的真諦所在。 翻開JAC的發展史,40年前的JAC只是一個生產零部件小廠。即使在14年前,JAC的汽車產銷也不過900多輛,銷售收入不過3000萬元。然而2004年1—4月份的汽車銷量就接近5萬輛。 JAC的發展令人矚目,但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JAC也經歷從緩慢到快速過程。從1966年江淮汽車的問世到1993年,用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年產汽車萬輛的規模。而第二個1萬輛江淮汽車只用了5年的時間便完成,緊接著在3年的時間里又實現從2萬輛到5萬輛的跨越,2003年,江淮汽車產銷一舉突破10萬輛,進入中國工業500強。今年以來江淮汽車發展更加強勁,僅1—4月份增幅達到60%。 有人說,在國際,一個企業能實現持續12年20%增幅已是不菲的業績,而江淮汽車卻保持連續14年50%的高增幅,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汽車行業中是十分鮮見的。江淮的高速發展,在中國的汽車行業乃至其他行業都引起極大的關注,都在探索江淮發展的奧秘。 其實,江淮并沒有什么奧秘,“JAC速度”的動力就是較早地創建了學習型組織,用企業文化去潤滑企業前進的動力,從而造就了中國汽車行業獨特的“江汽現象”,創造了令人矚目的“JAC速度”。 ****的企業文化孕育“JAC速度” 縱觀國內外企業的發展,每一個成功取得持續發展的企業都有不同的成功經歷,但是,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有其成功的旗幟,這就是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旗幟。在JAC近10多年的發展中,人們也從其成長的軌跡中感受到旗幟的力量。可以說JAC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學習帶來的新動力,都是文化帶來的提升。 JAC的發展,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是他們獨特的企業文化。JAC是國內汽車行業最早創建學習型組織的企業,并十年如一日堅持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活動,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思路。 1996年,JAC在企業內全面實施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提出“學習力,新的核心競爭力”觀念,****個用“系統思考、團隊學習”理念創新企業的發展觀。搭建新的學習架構,建立全員參與的“40+4”學習培訓制度,組建以學習培訓為基石,三個創新為支柱,企業文化為上層建筑的“江汽大廈”,把企業辦成一所學校。同時設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三條成長路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對人員進行培訓,并將學習培訓作為職工的大福利,使員工的素質不斷得到提升,正是這種企業文化的建設,使得江淮汽車從底盤起步,到輕卡,再到商務車、客車和格爾發重卡,步步為營向前推進,并且是一步一重天,躋進中國企業500強的269位,排在大型企業的155位。 有人說,JAC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是汽車產品生產線,一條是員工教育生產線。JAC人也經常說,只有塑人品,才能出精品;只有建設好教育生產線,才能保證汽車生產線正常、高速運轉。因此,在JAC,學習成為每位員工共同的追求。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人學習,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事學習,這成為JAC人的學習觀。學習不僅造就了更多的思考型員工,而且也造就了眾多的智慧型員工。這是JAC十多年來在國內市場風云變幻之中保持青春活力的關鍵所在。 學習教育生產線,使員工立足崗位成才,立足崗位貢獻,建立了JAC的大人才觀。從而促進了汽車產品生產線持續不斷地出精品。 今天的JAC,不僅產品琳瑯滿目,而且其主導產品在中國汽車行業都富有盛名。在5大系列汽車產品中,個個是精英,JAC客車專用底盤8年來市場占有量一直位居行業****;JAC輕卡、瑞風商務車去年分別進入前三甲,今年一季度銷量分別奪得冠、亞軍;由安凱客車、江淮客車組成的客車板塊比翼齊飛,形成蓬勃向上的優勢,格爾發重卡、工程機械也正成為江淮集團公司發展的新亮點。就連江淮汽車的齒輪箱、車橋等零部件產品在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也是獨樹一幟,無論技術和銷量在國內處于前沿。 “JAC速度”不斷豐富和創新企業文化 在安徽汽車發展的格局中,江淮汽車舉足輕重。“江汽現象”不僅僅是江淮汽車本身的高速發展,同時通過輸出文化,江汽文化不僅創造了世人矚目的“JAC速度”,而且帶動一批困難企業走出困境,呈現良好的高速發展勢頭,安徽汽車由此一舉成名。 中國企業重組中不乏失敗的案例,往往出現1+(-1)=-1的怪圈,如何改變這個現象,讓1+(-1)等于和大于2,左延安在總結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無形資產整合的新理念。通過****企業文化和資源的導入,解決員工的文化和觀念差異,為資本的對接打下良好的基礎。創新重組,不僅劣質資產得到優化和提升,而且江淮依然保持了健康快速的發展。無形資產重組,破解了1+(-1)=-1的怪圈。 安凱作為我國高檔客車的生產基地,在國內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由于產品單一和產品、組織、產權、投資結構的不合理,發展十分困難。對于這樣一個處于困境的企業如何去整合,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光靠簡單的資本整合是難以奏效的。左延安接手安凱后,一方面針對安凱的實際提出“發揮優勢、正視困難、揚長避短、調整結構”的發展方針,同時提出無形資產整合的理念,即首先將江汽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等導入安凱,促進兩家企業員工在思想理念和心靈上的溝通,減少重組中的故障成本。無形資產的整合期間,經過產品、經營、產權和投資結構調整,安凱實現了由“失血”到“止血”再到“造血”的功能轉變,企業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整合前安凱的銷售收入只有6億元左右,整合后的2001年銷售收入達到8.4億元;2002年突破10.億元;2003年在國內客車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又突破12億元,今年安凱板塊將實現產銷收入18億元。在整合安凱的過程中,江汽依然保持高速發展,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又突破76億元。 過去,安凱只在200萬元以上的高檔公路客車上做文章,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形成公路、旅游、公交客車和底盤齊頭并進的新格局。在價格上形成80萬元到260萬元寬系列化的價格體系,尤其是新開發的全承載旅游和公交客車推向市場后,企業的發展呈現良好的局面,2003年,全承載公交客車當年就銷售500多輛。無形資產的整合,不僅江淮的發展更加強勁,安凱很快走出低谷,而且大大提升安徽汽車的競爭力,從而為打造安徽商用車強省地位夯下堅實的基礎。 安凱車橋是我國重型車橋的生產基地,長期處于虧損,引進江汽文化后,不僅走出長期虧損的陰影,而且引來了北汽福田、丹東曙光戰略投資伙伴,使產銷成倍的增長,過去每年銷售收入只有3000多萬元的車橋公司,2003年銷售收入達到1.8億多元,相當于過去的5倍。 合肥客車,曾是交通行業的一家嚴重虧損企業,江汽集團公司接手后,導入江汽文化,引進韓國現代客車技術,使該公司終于起死回生。1998年以來,合客公司的產銷收入節節高,成為我國客車行業的后起之秀。今年以來,合客公司的東方美女、東方皇后、小財神等新一代產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JAC速度”創建一流商用車基地 今年5月20日,既是江淮汽車40年華誕,同時也是安徽汽車工業40年紀念。1969年****輛江淮汽車的問世,讓安徽圓了汽車夢。然而安徽汽車起步雖早,但成長卻十分的緩慢,到1990年,安徽汽車的總產量不過1000多輛。直到九十年代江淮汽車的崛起,安徽汽車工業才在國內市場有了一席之地,汽車產業的地位也才逐年提高。九十年代后,安徽汽車工業在江淮汽車的拉動下,排名不斷上升,1998年,安徽汽車的產銷量由以前的國內第13位進入第7位,2001年,又躋身第五位,其中江淮汽車占據產銷量的絕大部分。2003年江淮汽車集團公司的產銷量突破10萬輛,為安徽汽車保持第五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年初,江淮汽車又以月銷1.6萬輛的規模進軍中國汽車的****方陣,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8強。在江淮汽車高速發展的帶動下,安徽商用車的龍頭地位終于得到充分的體現。 以客車為基礎,打造一流的商用車基地,通過參與國內外合作逐步發展成為綜合型汽車企業,這是江淮汽車發展新的戰略目標。 打造一流的商用車基地,不僅僅是產量,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素養。左延安董事長有一個“1358”的理論:“技術創新企業可使過上1—3年的好日子,加上管理創新可以保持3—5年的繁榮,持續的機創新可以保持5—8年的發展,8年是企業的一個瓶頸,要解決企業這個成長“上限”,實現持續的發展,****的途徑就是創立獨特的企業文化。沒有****的企業文化,企業難以保持持續發展。”近14年來,JAC所走的就是一條用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經濟, 實現經濟的繁榮,在經濟發展繁榮的同時,又不斷地豐富和創新企業文化,從而實現JAC連續14年的高速發展,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富有科學發展觀和創新精神的大型企業集團。 而今的江汽集團不僅在整車上,而且在零部件的發展上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江淮汽車公司已形成底盤、車橋、齒輪箱、傳動軸等相關零部件組成了發展的生態鏈,江淮的中重型車橋和齒輪箱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江汽一批零部件小型巨人企業的形成,為打造安徽商用車一流的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天江淮汽車集團公司更豐富了發展的內涵,其麾下擁有江淮汽車、安凱客車兩家上市公司。形成江淮汽車、客車(安凱客車、江淮客車)、工程機械、零部件4大板塊和興業公司、物流公司兩項事業,在產品上形成卡車(輕卡、重卡)、商務車、客車、底盤、工程機械和零部件六大平臺,促進安徽成為我國一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在技術路線上形成歐洲奔馳賽特拉技術和日韓技術兩翼齊飛的格局。 2004年江淮汽車的產銷總量預計可達到13萬輛,產銷收入將突破100億元,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廣闊前景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 |
【關閉】 |
|
|
|
|
|